,想想也是,要让军备局下辖诸坊,在西山从无到有的建成,这绝非是件容易的事情。”

“其实苦点、累点倒没有什么。”

焦勖轻呼一声,表情严肃道:“若非先前京城京畿发生的事情,其实所临工期紧张一些,也不是不能休息的,但现在根本就停不下来。”

“只在西山这处地界,便分散不下数万青壮,连同他们的亲眷那规模就更多了,独我军备局直辖的青壮就占一半。”

“这每天消耗的钱粮是很大的。”

“要是我军备局的停下整修,那就让赈灾公署难办了,毕竟推行以工代赈,是唯一能解决大规模流民的良策。”

徐光启他们听到这里,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。

尽管他们赶来京城的时日不长,不过对先前发生的种种,他们也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了,他们之中谁都没有想到眼下的朝局会成这样。

“伯渊(焦勖表字),那你可知赈灾公署下辖的那些青壮,在西山一带都做些什么吗?”宋应星上前询问道。

“这一路走下来,某发现军备局所辖诸坊,在西山各处的分布很奇特,以某产业扎堆营建,以陆运与水运勾连起来,将这些产业工坊紧密联系在一起。”

“按着当初你介绍的那些,今后军备局在西山将采取集约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,落实按劳分配的政策,推进标准化、精细化的流水作业模式,这些在大明可都没有过啊。”

焦勖回道:“其实赈灾公署在西山一带,明确做的很多事宜皆为军备局该做的,不过陛下考虑到军备局压力太大,所以就分给赈灾公署来做。”

“像西山治下有诸多的煤窑,其中那些隶属于内廷的煤窑,皆被陛下拨给军备局进行统辖,新设西山煤矿筹备处直辖,今后军备局所需煤炭,可直接开采供给,同时要对外进行售卖,以解决一部分金银需求。”

“除此以外还有水利整饬,村镇聚集所筹建等等,皆是为了满足军备局日后需求,而特意筹备建设的。”

听到焦勖讲述的种种,徐光启、宋应星他们流露出各异的神情,谁都没有想到西山会是这样的。

“这不对吧。”

一人走上前,看向焦勖说道:“按着伯渊所讲,那在西山恐要占不少土地,可据老夫知晓的

章节目录